当前位置:首页 > 生活点滴 > 正文内容

被人看好的银发经济

暮看云6个月前 (11-05)生活点滴157

人口老龄化已经不是今天才提出的,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出现了未来老人占比提高,新生人口及青年人口比例下降的局面,并且这个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。好多时候我会想,这跟我有什么关系,除了最直接的认为社保没人缴了,以后谁来给我们这批人养老的话题,消费结构转变,其他似乎跟我没啥关系。老龄化加剧,也不痛不痒,因为,其他国家早就出现国老龄化,国内生产力发展过剩,也不用担心劳动力短缺。有人提出开办养老院,或许未来是个不错的营生,但从目前的养老院模式看,问题诸多,预期不好。更加让人觉得,银发经济或许又是资本的一次炒作而已。

今天,看到了一个小众的生意,回忆录代写。简单来说,就是有些老人,他们想把自己的一生出版成书,传给后人。在我的角度来看,我似乎并不关心他人的生活,但那些老人的家人,朋友又会怎么想,那些名门望族,成功人士又会怎么想,或许是我格局小了吧。重点是,我从来没想过,这个行业会火起来。以前老母亲去参加了同学会,带回来了一本同学录,是她们几个老同学一起出的一本书,拿了一本带回家里。我是个对文学作品不怎么感兴趣的一个人,我更多的则是会选择一个物品能带来多少价值。我知道母亲的作文写的很好,她出身文学家庭,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语文教育,我小时候那个蹩脚的流水账,都能通过她给改出一部佳作。我对那本书并没有多在意,收到书的时候,记得好像还给了快递费,也不多,当时的印象更多的是唏嘘。某天,我翻阅着目录,想找找母亲的名字,很明显,母亲对这本书没有出太多力,因为只有一片文章,他们有的写了三篇,篇幅上也占据了更多的位置。

我读了母亲的文章,毕竟知道她的功底,阅读时,除了语言上的优美,同时伴随着那种亲情。这种感觉是读任何文学作品无法带来的,仿佛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帮我改的那些作文。

可能,这才是银发经济的底层基础,人的一生,终将面对这一刻,我偶尔一瞬间想过,但没有多想,也不敢多想,舍不得,也无法面对。


分享给朋友:

“被人看好的银发经济” 的相关文章

跌落神坛的“天涯社区”

跌落神坛的“天涯社区”

年轻一代的网民不知有多少人知道“天涯论坛”,那个曾经称霸互联网的社区,没有之一,曾经囊括了我们生活资讯的方方面面,其覆盖领域不亚于今天所有资讯媒体的总和。那时候没有短视频,但是却是网络消息的集散地,几乎每日必登录tianya,已成为那一代网民的习惯。不知道何时突然衰落,大神纷纷离开,文章质量也没有那...

我的平板找到了

我的平板找到了

华为平板M5刚出来的时候,大概在2018年的时候,那时候正从事商务经理职位,买的时候也想着可能会工作需要,考虑到可能会打打游戏,就咬咬牙,加了一千块买的是这个配置,似乎在当时算是较好的配置了。华为那段时间火爆得不得了,民族情绪高涨,专利爆发,市场占有率一路高歌猛进,作为一名伪中产,在国内要是不用华为...

仅靠兴趣,你能坚持多久?

仅靠兴趣,你能坚持多久?

我一直有一个理想,就是能够开辟一门事业,这份事业可以不拘泥于任何老板,领导,上司,可以由我说了算,为此,从很多年起,就开启了多维度学习模式。甚至连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为此尝试。然而,时至今日,依然没有成功,只能老实的上班,当然,和所有打工人一样,只有苦逼二字形容。离成功最近的一次,自然是2018年左右,...

英雄钢笔

英雄钢笔

小雕三年级了,学校要求正式开始使用钢笔写字。之前她爷爷在文具店买过三支,送人了一支,剩下两支最近发现写不出墨水来。找不到原因,也弄不好。老师明确提出必须用钢笔,其他如碳素笔都不允许。温江一解封,第一件事便是赶紧到文具店去买。到实体店买主要是因为,网店到货慢,而且也不知道笔的质量怎样,因为之前买的三支...

疫情下大家还好吗

疫情下大家还好吗

这两天刷了一下招聘市场,发现还是那些岗位,没什么吸引力。职场待久了就会逐渐发现,同样的需求下,待遇和要求都差不多,什么5000-10000那就是5000,后面的数字只是给你的想象。潜规则大家都懂,从描述的字里行间分析加上背景调查,大概就能猜到岗位是个什么样子。你应聘了什么岗位,就注定了会成为什么样的...

被低估的《明日战记》

被低估的《明日战记》

前几天《明日战记》网上碟版出来了,之前一直被人吐槽说这部片评分很低,还让我形成了国产科幻片一直被人诟病的印象。很久都没有看电影了,那种商业大电影,正好昨天有时间,于是乎一家人在客厅前观看了这部古校长的科幻题材。因为此前评分很低,所以早早做了心理准备,毕竟因为疫情原因,很久没去电影院了,有电影看自然给...